![图片[1]数据安全-治理-指南网络和数据安全领域,8个重要的框架及思维方法](https://www.dsgg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0/网络和数据安全领域,8个重要的框架及思维方法.jpg)
接触安全领域以来,一些核心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,如主体与客体、IT框架、典型的思维方法(PDCA和“事前、事中、事后”等)。借助有效的框架来指导我们的思考,能帮助我们全面考虑问题,避免疏漏,还能简化大部分工作流程。
面对复杂的挑战,框架和思维方法能够协助我们将问题分解,逐步转化为熟悉的和不太熟悉的内容,更有效地处理抽象问题。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框架,我们能在新领域中也取得进展。本文梳理安全领域中的一些典型框架和思维方法,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阐述,以供参考。
01理解主题和客体的关系
安全领域中主体和客体的概念非常重要,【主体】是主动访问或与资源交互的个体或系统,例如用户、管理员、程序或进程。【客体】是安全领域中承载资源的一方,是网络或系统中的被动实体。客体可以是数据、文件、设备、网络或任何形式的数据或信息。
(1) 先识别对象;
(2) 再分辨主体和客体;
(3) 接着寻找主体和客体的关系;
(4) 最后关注每个对象的内在属性。
![图片[2]数据安全-治理-指南网络和数据安全领域,8个重要的框架及思维方法](https://www.dsgg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0/图1:主体和客体的关系-1024x552.webp)
02什么是架构
在IT工作中经常会接触“架构”一词,比如业务架构、技术架构、数据架构、网络架构、安全架构等。从定义上看,
生活中我们观察高楼大厦建造,先要设计图纸,确立建筑的主体结构,确保其稳固性,再考虑框架内填充墙体、窗户等,最终完成整个建筑,与架构概念类似。例如建造小屋的方法显然不能用于建造埃菲尔铁塔。
![图片[3]数据安全-治理-指南网络和数据安全领域,8个重要的框架及思维方法](https://www.dsgg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0/图2:来源于《数据安全架构设计与实践》.webp)
简单总结,架构=元素+关系。
在生活和工作中,【架构性思维】非常重要,先从大方向看起,再识别关键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。由外到内能的视角,清晰梳理出我们想要的内容,逻辑性会比较强。
03安全领域重要的框架和思维方法
(1)事前、事中、事后
一种通用万能的方法,几乎适应任何场合。它按照时间顺序思路梳理事情,比如事前需要准备什么,事中执行期需要做什么,事后进行总结分析,发现、改进问题。通过分析“
【
(2)全生命周期理论
一种万能的方法,生命周期通常指事物的全过程思想,从生产、传输、使用、存储、加工使用、删除等。
特别提醒,在实际业务系统中不同类型的业务模式,在数据所有处理活动中侧重点不一样。比如数据服务类业务,数据收集、数据加工分析、数据提供是重点环境环节。
![图片[4]数据安全-治理-指南网络和数据安全领域,8个重要的框架及思维方法](https://www.dsgg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0/图3:数据安全风险控制点-1024x480.webp)
【
(3)纵深防御思想
常见的一种网络安全策略,通过纵深防御、层层设防保护网络、系统和数据免受攻击,核心思想是即使一层防御被突破,其他层仍然可以保护,从而整体降低风险。
在网络安全领域中,从物理安全防御(机房)开始、网络边界防护(防火墙、安全网关等)、网络安全防护(IPS、数据防泄漏等)、主机安全防护(主机EDR、HIDS、主机杀毒、)、应用安全防护(WAF、API、漏洞扫描、渗透测试)、数据安全防护(数据库审计、数据加密、数据脱敏、分类分级、水印、数据备份恢复、密码技术应用等),通过这种分层的安全策略,可以构建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,有效保护企业的核心数据资产,抵御各种潜在的安全威胁。
![图片[5]数据安全-治理-指南网络和数据安全领域,8个重要的框架及思维方法](https://www.dsgg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0/图4:纵深防御思想-1024x540.webp)
纵深防御策略基于网络分层概念,例如网络安全层面看,可以包括
![图片[6]数据安全-治理-指南网络和数据安全领域,8个重要的框架及思维方法](https://www.dsgg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0/图5:分层的思考安全审计内容-1024x450.webp)
(4)IPDRR模型
识别(Identify)、保护(Protect)、检测(Detct)、响应(Respond)、恢复(Recover),IPDRR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安全模型,通过分阶段的方法分解事项,涵盖安全运营的思路。针对每个阶段可以衍生出需要具备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措施。可参入如下图:
![图片[7]数据安全-治理-指南网络和数据安全领域,8个重要的框架及思维方法](https://www.dsgg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0/图6:来源于互联网-IPDRR参考示意图-1024x716.webp)
(5)管理、技术、运营网络安全管理领域,安全管理、安全技术和安全运营是三个互补的策略。安全管理专注于合规性、安全考核和持续监控,确保符合监管要求。安全技术则关注于构建企业级和系统级的安全能力,利用技术手段满足安全需求。安全运营则从信息和数据资产出发,涵盖安全检测(漏洞扫描、代码审计、渗透测试等)、安全评估和事件响应,通过人员和流程的优化,提升网络安全的整体效率和响应能力。该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场合,考虑工作事项时可以从安全管理维度、安全技术维度、安全运营维度进行整理思路。
(6)经典的风险评估方法
安全领域最典型的一种方法,进行风险识别、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整改过程。在网络和数据安全中,常见可参考的风险评估标准:《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—网络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指引》(TC260-PG-2031A)《金融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风险评估规范》(GBT 42926-2023)《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》(GBT 20984-2022)。
![图片[8]数据安全-治理-指南网络和数据安全领域,8个重要的框架及思维方法](https://www.dsgg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0/图7:风险评估过程-1024x581.webp)
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为例,进行描述:
![图片[9]数据安全-治理-指南网络和数据安全领域,8个重要的框架及思维方法](https://www.dsgg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0/图8:风险评估五个阶段-1024x503.webp)
特别指出,根据《TC260-PG-2031A 网络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指引》,信息资产调研被视为一个独立且关键的阶段,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细致的执行。深入调研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资产和潜在风险,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坚实的基础。
![图片[10]数据安全-治理-指南网络和数据安全领域,8个重要的框架及思维方法](https://www.dsgg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0/图9:来源于《网络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指引》.webp)
(7)能力成熟度模型
能力成熟度模型通过分级的思路总体评价一个体系质量,不同级别代表不同的水平,通常划分1-5级。例如软件领域的CMMI,用于评估和提高组织在开发、维护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能力的过程改进模型。它基于最佳实践,帮助组织优化其流程,实现更高水平的成熟度和性能。在数据领域有DCMM数据治理成熟度模型、数据安全领域有DSMM数据安全成熟度模型。
2019年发布国家标准GB/ T 37988 《DSMM 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》,以数据为中心围绕数据生命生命周期,整体包括3个维度、5个级别、6个阶段、30个安全域,如下图:
![图片[11]数据安全-治理-指南网络和数据安全领域,8个重要的框架及思维方法](https://www.dsgg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0/图10:DSMM框架图.webp)
![图片[12]数据安全-治理-指南网络和数据安全领域,8个重要的框架及思维方法](https://www.dsgg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0/图11:引用于全国dsmm公共服务平台.webp)
(8)PDCA模型
PDCA循环,通称为戴明环,是一个经典的迭代管理框架。这一概念最初由统计学家沃尔特·A·休哈特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,并由威廉·爱德华兹·戴明进一步发展。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:计划(Plan)、执行(Do)、检查(Check)和行动(Act),旨在推动组织和流程的持续改进。
作为一种成熟且广泛应用的思维模式,PDCA适用于多种场景,促进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。由于其普遍性和实用性,在此不再赘述其细节,但强调其在促进组织和个人发展中的核心作用。
简要总结
本文尝试总结网络和数据安全领域中的8种典型框架和思维方法,这些方法构成了我们专业、系统和逻辑清晰的工作基础,帮助我们解决抽象和复杂的问题。
再进一步,个人建议在这些框架的基础上“融入项目管理的输入输出理念,即明确工作开始时的输入条件和最终的输出成果”,这将增强我们工作的落地性和实效性。